整治形式主义,信州区编制“履职清单”助力基层减负
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,信州区深入查摆问题,坚持把开展学习教育与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结合起来,在编制镇(街道)履职事项清单中,平均每个镇街收回督查、考核排名等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类事项30项,扭住“减冗余事务”这一关键,切实为基层明责减负、赋能增效。
“全面梳理回收事项,为基层干部松绑”
在整改落实中,信州区注重“当下改”与“长久立”结合,组织各镇街成立工作专班,镇街干部集体参与履职事项梳理工作。朝阳镇梳理了所有日常工作事项共1232项。在此基础上,征求意见建议128条,确定回收事项240余项。
在过去,基层工作人员常常处于一种忙碌而又迷茫的工作状态。“早上来了就处理文件,一看又是某个APP有安装、注册、关注等任务考核,还没填完表又赶去处理邻里纠纷。中午随便扒拉两口饭立马又到村里巡查去了。”朝阳镇平安法治办干部詹百千回忆道。而这并非个例。
因此,当镇里着手组织大家着手梳理各自的履职清单时,干部们都鼓足勇气,毫无保留地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与诉求。
经过“三上三下”的精心编制,清单中所回收的每一项内容,均为破解“小马拉大车”的困境带来了切实的效能。这些被回收的事项中,有的是因以往任务安排欠缺统筹兼顾,导致了重复部署的现象;有的是因基层工作实际已发生变迁,部分任务已不再适宜由基层承担;还有的则是因为权责不清、能力不匹配落入“空转”的境地……这其中,诸多排名、通报、考核、月报等繁琐的“指尖负担”被一一卸下。
“通过回收这些清单,可以避免基层工作人员在不必要、完不成的任务上浪费时间和精力,也能让我们更加聚焦主责主业。”朝阳镇党委副书记张婧说道。
“为了完成法律宣讲培训任务,我们经常需要组织人手,这一流程从镇里下达到村里,再由村里动员村民参与。”朝阳镇司法所干部罗月婷告诉记者。“现在这项任务被上级部门直接回收管理,无需再通过乡镇中转,大大提高了效率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每个村庄都建立了法律公益群,律师志愿者们在线为大家解答法律疑惑。”罗月婷继续说道。
“空转的事项被回收,我们更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、怎么做”
结合正在开展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,信州区把部分“空转政策”,尤其是远超基层执行能力的事项进行了回收。
在朝阳镇武装部长章文俊的印象里,“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”这一工作几乎无法开展,既没有工作人员前来进行专业培训、也无人指导他们日常如何监管,“这些特种设备是否有故障,我们没有办法去甄别。只能加大安全意识巡查和监管,但我们很迷茫,不知道这么做是否有意义。”
“很多以前模棱两可的任务清单被上级部门回收了,这大大减轻了我们的工作负担。现在我们可以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真正需要我们去做的事情上,工作效率提高了很多。”
清晰的履职清单让基层人员能够迅速了解自身的职责范围。“知道自己该干什么、不该干什么,心里可踏实了。”章文俊说道。
随着履职清单编制工作在朝阳镇的不断推进,基层减负的成效正在这片热气腾腾的土地上逐步显现。基层干部们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精力投入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,基层治理正向着更加高效、有序、创新的方向发展。(翁淑雯)